发展绿色建筑需迈三道坎
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本周末联合发文,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到2020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标,吹响了我国绿色建筑提速发展的号角。
不过,业内人士指出,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虽然市场潜力巨大,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,工作基础薄弱,建筑节能形势仍然比较严峻,要实现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超30%的目标,还需迈过市场认知度、政策配套和技术突围三道坎。
挑战一:社会认知度不够旧建筑改造任重道远
绿色建筑在我国尚处发展初期,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社会认知度不够。
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指出,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应用发展还很有限,部分地区对绿色建筑内涵与要求缺乏正确认识,标准体系不健全,绿色建筑发展缓慢。
此外,我国现有城镇存量建筑面积已超过200亿平方米,既有旧建筑节能改造任务繁重。
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王有为说,政府大幅度增加补贴,加快发展绿色建筑,关键还要提高社会认知度。应借助政策激励的“东风”,调动各方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,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识,努力让百姓懂得绿色建筑,就像购买节能家电一样,要教会百姓看关键绿色标识,引导全社会合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。
对于既有旧建筑节能改造,张少春也表示,要切实加大财政补贴,大力支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,有效改善建筑节能性能。目前,财政部正全面推进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热计量及节能改造,争取到2020年全面完成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任务10亿—15亿平方米。同时,以推广外遮阳等适用技术为主,近期也启动了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。
挑战二:节能标准偏低配套政策亟待完善
发展绿色建筑,关键还要解决好配套政策和标准标识体系建设。目前,我国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偏低,各地推行的65%节能标准只相当于德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,能耗指标超过2倍。
王有为指出,除了标准偏低,配套政策不完善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。比如很多地方利用建筑屋顶发展太阳能光电,但不能并入电网自发自用,此外一些配套技术法规需要完善。
对此,张少春表示,下一步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,不断提高节能标准要求,争取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北方地区的一线城市节能标准达到发达国家现行水平,二线三线城市普遍执行65%节能标准。
他强调,要提高节能标准,就必须强化激励与约束,既要运用行政手段,从设计图纸审查、施工许可、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,不达节能标准的不予开工建设、不予竣工验收,对超限额用电的公共建筑实行惩罚性电价;又要研究实施财政奖励,对超过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逐步给予财政资金奖励,切实增强加快发展低能耗建筑的动力与压力。
挑战三:产业科技支撑不足建筑工业化有待加强
我国发展绿色建筑,吸引了大批国外绿色产业投资者。外资关注中国绿色建筑市场的背后,恰恰暴露出我国绿色产业在技术上与国际的差距。
张少春表示,国内发展绿色建筑,还面临产业科技支撑不足挑战。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刚刚起步,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偏低,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有待加强。
王有为指出,目前发展绿色建筑许多核心技术国内仍不掌握,如大部分热泵压缩机等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;产业集中度较低,企业规模普遍较小;新能源建筑应用仍停留在简单直接运用层面,太阳能房、太阳能供热空调等深度利用非常有限,深度开发应用有待技术层面的突破。
此外,建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,目前欧盟国家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%。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达到15亿吨,资源化利用率却不足10%,大量占用土地、浪费资源。
张少春表示,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从根本上要依靠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。今后将更大力度支持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。此外,住宅工业化是大幅度降低建筑建造过程中消耗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,要促进集设计、生产、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,切实加快我国住宅工业化进程。同时,借助财政奖励,尽快在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,并大力推进新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。
王有为则建议,要缩小中国与国外在绿色建筑技术上的差距,关键还要在绿色建筑技术人才上下功夫,建议在国内高校开展绿色教育课程,为未来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储备更多技术人才。
来自暖通空调在线